威猛雄师“一炮破三城”

刘锦棠带领大军出关之后,进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地带。大军行经之处,空中常有一大群乌鸦,约有数万只,黑压压一片,在部队的上空,尾随着飞来飞去,时时不离左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中,喜鹊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而乌鸦是不祥之鸟。

俗话说:“喜鹊迎头叫,喜事要来到”。但是“乌鸦当头叫,灾祸快到了”。

刘锦棠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他面对着空中漫天飞翔的乌鸦,灵机一动,对部下说道:

“看!刘老将军的英灵护卫着我们,他老人家派来了那么多的乌鸦兵来助战,给我们引路,是我们西征大军最好的向导啊!”

刘锦棠的这一席话,顿时激发了全军的情绪,原先可能被认为是不祥的“乌鸦兵”,现在变成了刘老将军派来的神兵相助,怎能不感到振奋呢?

每到部队停下来时,那些成群结队的乌鸦也呱呱鸣噪着,降落在队伍的周围,士兵们说:

“看呀,刘老将军的神兵们在护卫着我们!”

这就是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其实,在广漠无际的西北荒原,人迹罕至,乌鸦觅食确实困难,大军一路经过,特别是宿营之后,都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食物残屑,这正是乌鸦求之不得的美食。

因此,空中的鸦群紧紧跟随着西征大军,而且越聚越多。在行军途中,乌鸦飞得快,往往是超前飞行,正是充当了大军的向导。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行军,虽然见不到周围有什么风光景致,但是空中却有不计其数的乌鸦在飞前舞后,不时地呱呱鸣叫着,这不仅能替长途跋涉的士兵解除寂寞之苦,也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特别的风景!

有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锦棠把乌鸦兵的出现,立即说成是刘老将军英灵的降临,是他智慧火花的闪现,也是左宗棠慧眼识人才的体现!

西征军除每人携带军装粮糗外,左宗棠还要他们“多带柳条筐、扁担”,以备“挑安西城外积沙”。

冯玉祥将军的父亲当年曾参加西征军,亲历了收复新疆之役,他回忆道:

“当初一路徒步出关,背着一袋十多斤生红薯,很是沉重,并且饥也吃红薯,渴也吃红薯,吃得很腻烦,以后见着红薯,就要打恶心。”

这种既是战斗队,又兼工程队,还兼运输队的西征军,负担之重,行军之难,可想而知!可是,他们并未因艰苦畏缩不前。刘锦棠率领的马步各军,“士马饱腾,整列齐行,无落后者”。

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年7月1日(闰五月初十日),刘锦棠大军抵达新疆北麓的古城后,即赴三台、滋泥泉、阜康一带察看地形,部署驻军。命令金顺部进驻阜康县城,刘锦棠大营则进扎于城东九运街。阜康西南九十里处就是古牧地。古牧地东北数十里处就是乌鲁木齐,敌北路精锐多集中在古牧地。古牧地守敌为从陕甘逃窜新疆投靠阿古柏的白彦虎和马人得。此地还有阿古柏从南疆调遣而至的六百名骑兵。阿古柏亲率一万部众作为后援。

古牧地是乌鲁木齐外围的重要据点。刘锦棠率队攻取古牧地时,左宗棠就认为:此关一开,乌垣、红庙子贼不能稳抗,白彦虎“必窜吐鲁番以寻去路”。事情发展正如所料。作为前线统帅的刘锦棠,既按左宗棠的正确判断去做,更有自己的临机处置之权。他审时度势地决定,“贼中正收麦豆,有粮可因,虽后队尚未到齐,然师期不宜再缓”,必须马上发动进攻。为了迷惑敌人,麻痹敌人,刘锦棠派士兵在甘泉堡列队训练,挖掘枯井,作出一副走大路的样子。

次日晚后半夜,秘密行军,由小路直取黄田。隆隆炮声惊醒了正在酣梦中的守敌。刘锦棠分兵五路猛攻黄田的敌军,敌军节节败退,见清军锐不可挡,一个个丢下辎重狂窜,刘锦棠命马步军紧追不舍,直抵古牧城下。

刘锦棠命士兵在城四周结垒、修筑炮台。只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古牧城的合围,还用大炮将正东和东北面两处城垛轰塌。

刘锦棠认为总攻时间已经到来,便对金顺说:“屯兵坚城之下,利在速拔,尤需要严密阶堵,遏其窜奔,以期聚歼。”是日二鼓,刘锦棠召集将领,一一部署攻城作战任务。部署之精密,算计之精当,应该是万无一失,胜券在握了。

十多位大将各自领命去做准备。刘锦棠自己率“老湘军”马队在城南山垒居高督阵。

8月17日(六月二十八日)黎明,全面攻击打响了。南面开花大炮将城墙轰塌多处,潜伏于城壕内的谭慎典、谭和义、董福祥等部开始攻城,南面炮台之“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注如雨”,将敌城头火力压住。谭慎典、谭和义强行攻城得手,将城垣守敌悉数歼灭,与城中之敌展开巷战。接着,金顺部也从城东北攻入城内。清军以轻微代价攻占了古牧地,全歼守敌多人,守将马十娃、王治、金中万均被击毙,俘敌余人。白彦虎因未入城而侥幸逃脱。

攻城刚一结束,刘锦棠即率兵入城。在入城的路上,他拾得一封用汉回两种文字写的信。阅看后,知是敌守将金中万、王治给乌鲁木齐阿奇木伯克马人得的求援信。马人得在信中批示:“乌城精壮已悉数遣来,现在三城防守乏人,南疆之兵不能速至,尔等可守则守,否则退回乌城,并力固防亦可。”信中所说“三城”即乌鲁木齐满城、迪化州汉城、“清真王”妥得遴所筑王城。刘锦棠认为,既然三城防守乏人,可一鼓而下,速攻乌垣三城是当务之急。

8月18日(六月二十九日),刘锦棠留谭和义和唐国华驻守古牧地,余皆随他直捣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守敌已成惊弓之鸟,仅西征军一声炮响,千余名守敌便弃城溃逃。

刘锦棠一边命令部队追杀逃敌,一边令几股部队冲入城内。在刘锦棠大军的凌厉攻势面前,乌鲁木齐守将白彦虎和马人得自感无力相抗,在攻城之初,率亲信逃往距乌鲁木齐一百八十里的达坂城。西征大军占领迪化州城后,乌垣其余两城,兵不血刃,全被刘锦棠收复。这段神奇的“一炮成功”“一炮破三城”的史实,在全疆各地流传,至今仍为后人乐道,遗址仍在。

在收复古牧地和乌鲁木齐的战斗中看出,之所以仗打得顺,战果累累,无不与刘锦棠的周密调查,精心部署有很大关系。刘锦棠在军事部署上,无论是攻坚还是追剿,都力求全歼。更重要的是,能抓住有利战机,出敌不意,连续作战,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对此,连统帅左宗棠也感到意外,“出塞偏师幸获数捷,甫及旬日,连下数城,颇非始料所及”。不由得对刘锦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忠勇罕俦,机敏神速,有谋能断,履险如夷,实一时杰出之才。”

清廷据此也对刘锦棠大加赞赏,并赏给他骑都尉世职。

古牧地和乌鲁木齐三城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西征军将士的士气,大挫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使西征大军进可攻,退可守,为进而消灭南疆守敌创造了条件。此一役,使西征军在战略大势上占了上风。

乌鲁木齐三城的收复,促使昌吉、呼图壁各城守敌闻风而逃。白彦虎先率残部退守南疆玛纳斯,后又继续逃窜。

嗣后,玛纳斯全境收复,从而解放了阿古柏统治下的北疆所有地区。这样,从肃州到哈密、塔城一线连成一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此形势既遏止了俄军东进的图谋,又防止了阿古柏匪帮的北窜。左宗棠在“答刘锦棠书”中,极力称赞西征军,表达在取得首攻乌鲁木齐的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两覆坚巢,两下坚城,摧朽拉枯,莫喻其易,军威之盛,近无伦比,拊脾称快,遐迩攸同。”

作者简介

陈明福,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已出版36部作品,包括《“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4部中华名舰系列、《沧桑旅顺口》等5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苏东坡大传》等6部人物传记、《杞忧集》等3部杂文集、《朱可夫兵法》等2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7部海洋科普读物等,逾万字,还有多部待出。《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获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古今海战》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