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近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闭幕。本次大会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会议,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和全球湿地发展战略框架决议。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辞说,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8天后,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这意味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正式落户深圳。
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表示,本届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对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文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为止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约占全球2‰,但中国红树林研究位居世界前列。
为什么是深圳?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岸线上,因红树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变红所以得名“红树”。
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河湾等水域,自然林介于海南三亚市的榆林港至福建福鼎市的沙埕湾之间,遍及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王文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天然分布来讲,福建福鼎的沙埕湾是红树林天然分布的北界,而人工引种的北界是浙江乐清的西门岛。
那么,中国红树林广泛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区,为何将“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深圳市红树林资源丰富,保护修复成效明显,红树林科学研究多次获奖,国际合作经验丰富。”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有利于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红树林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
红树是深圳的“市树”,深圳对红树林的保护由来已久。据了解,从年开始,通过深圳河治理保护红树生态、人工补种等措施,使得深圳湾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
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图/视觉中国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深圳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33公顷。年至今,深圳已完成12.72公顷的造林以及12公顷红树林的修复。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现有红树林约.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分布在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
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深圳开展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
此外,深圳还拟建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这是国家林草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年正式创建,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年,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据了解,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滨海湿地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濒危珍稀鸟类。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区,是东半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是“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其中的一条,每年数万只往返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国际候鸟在此停歇。
值得注意的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米埔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属于同一个整体,因而深圳与香港的红树林保护一直处于协同推进的状态。比如,为共同保护鸟类栖息与飞行安全,双方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米范围内,要求建筑高度低于50米。两地协同推进红树林保护,对跨地区或者跨国的湿地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此外,深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的保护。年成立的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是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年初,该基金会正式托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管理城市生态公园的环保公益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廖宝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深圳经济实力雄厚,还是国际交往前沿和对外窗口,且红树林保护社会力量参与度高,“各项条件综合促成了‘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的落地”。据他介绍,在“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上,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分析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对深圳寄予厚望。“可持续发展先锋”是深圳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更高标准探索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的发展路径,是国家赋予深圳的新历史使命,也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户深圳题中之义。
据悉,“国际红树林中心”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工作重点,具体包括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雷光春说,深圳是一座联通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标志着深圳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他认为,“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建立,能为全球红树林保护提供巨大便利和强有力支撑。
深圳湾湿地边的鸟儿。图/视觉中国
“不降反增”的中国红树林面积
“国际红树林中心”之所以能够落户深圳,更为关键的因素是近年来国家对于红树林保护的重视,以及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虽然红树林面积不到全球热带森林的1%,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净化水质、固碳储碳、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诸多重要生态功能,因此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甚至有人将之称作海洋生态系统的“熊猫”。全球目前有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
王文卿介绍,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特别高,目前评估的结果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珊瑚礁,比一般的热带雨林要高很多倍。
红树林还是生态界首屈一指的海岸防护线。据上述报告估计,红树林每年可防止超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并为约1万人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年,广西沿海发生特大风浪潮,合浦县公里海堤被海浪冲垮公里,但在堤坝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少有冲垮。年印度洋海啸,印度瑟纳尔索普渔村也因为茂密的红树林,躲过了海啸的袭击。
然而,过去几十年,全球红树林破坏严重。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问题。
据GMA公布的数据,在年以前的20年间,全球红树林的净损失约为4.3%。截至目前,全球35%的红树林已经消失,并且还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而年以来,损失的红树林有超过60%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也不例外。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围填海、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开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红树林面积一度急剧下降,到年丧失了超过一半的红树林。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近5万公顷红树林。但年全国红树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红树林面积约2.25万公顷,只占世界红树林湿地总面积的1.3‰。
作为《湿地公约》缔约方,中国政府近年来愈加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不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在全球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湿地面积,都在面临退化或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面积不降反增,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
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以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中国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这一数字相较年的2.25万公顷,增加了将近0公顷。
同年,中国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到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
除印发前述《行动计划》外,中国还创建了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红树林监测评估中心。
王文卿说,虽然目前为止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约占全球2‰,但中国在红树林保护和研究领域“全球领先”。据他介绍,全球发表红树林SCI论文最多的5家单位有4家在中国。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年,世界自然与保护联盟红树林特别专家组(IUCN-MSG)第三届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当时与会国际专家就提出,中国应该在全球的红树林研究、保护与管理中发挥领导的作用。
分析认为,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地,中国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上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红树林保护上少走弯路,也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
王文卿说,近年来中国在红树林修复的种植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理论和经验,并形成了十几项相关标准。他注意到,滩涂造林、少数几个树种的大面积种植等教训,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仍在发生,因此中国的经验值得推广。
以斯里兰卡为例,该国希望能够修复红树林湿地,但是因为种植了错误的树种无法存活,在23个红树林修复项目中,有将近一半都失败了。“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相信有助于避免类似的发生。
仍面临诸多挑战
截至目前,中国超过75%的天然红树林被纳入保护地范围,远远超过42%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红树林面积过去20年间增长超过23%。
但中国红树林保护仍面临着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此外,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也相对薄弱。
据王文卿介绍,红树林所处的位置在海陆交界的地方,生态学上叫作生态交错区,本身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而且也比较脆弱,“位置就决定了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同时,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加上人类活动,尤其是海岸线的人口密度特别高,给红树林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由王文卿、廖宝文等撰写的《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近90%的红树林位于人造海堤外侧,海堤建设是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多样性丧失和群落结构逆向演替的最重要原因。
报告认为,由于堤前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最为敏感,海堤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国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的抵抗力。
王文卿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红树林靠陆地一侧是海堤,红树林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自然联系被割裂,导致了它对于那种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特别敏感,“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红树林后退的空间没有了”。
围塘养殖是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在中国也是如此。研究显示,全球50%以上的红树林面积下降是由于围塘养殖。在中国,自年至年被占用的红树林面积将近1.3万公顷,其中围塘养殖就占了97.6%。
王文卿表示,中国沿海养殖业比较发达,包括鱼塘养殖、滩涂养殖,在发挥养殖作用的同时,对红树林也造成很大影响,甚至经常导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主要的问题是养殖排污,现在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前述《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建设,逐步完成自然保护地内的养殖塘等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的清退,恢复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内的鱼塘总面积近1万公顷,超过中国现有红树林面积的1/3。
想要实现退塘还林和还湿并不容易。有分析指出,由于需要的补贴金额巨大,地方财政难以承担,退塘执行艰难。与此同时,目前对红树林严格保护、不鼓励利用的态度,也让很多生活在红树林区的居民对保护政策态度消极。
在廖宝文看来,红树林保护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他说,在退塘还林和还湿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但因为需要巨额补贴资金,而且涉及当地依靠养殖谋生居民的生计问题,在一些地方推进并不顺利。
王文卿则坦言,目前中国红树林保护的主旋律是保护修复,但在可持续利用上仍显不足。他举例说,“红树林有旅游价值,但目前红树林旅游存在同质化问题。”
在不少专家看来,目前中国红树林利用形式较为单一,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利用方式仍有待开发。王文卿说,红树林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各种水产资源特别丰富,但目前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做得并不充分,还没有把红树林的各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红树林还面临其他方面的威胁。王文卿说,包括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原生的鱼藤等,对红树林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而受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影响,病虫害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参考资料: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
《中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报告》
《年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年)》
作者:孙晓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