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在8月16日正式开始征稿后,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大家都非常热情地参与投稿。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纷纷向组委会投递了作品。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翟培基也为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献上了自己的作品。目前,海南季羡林文化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也正紧锣密鼓推动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活动,9月5日上午,凤凰网海南采访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翟培基,通过与他的交谈中,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他的作品,以及他对古诗词的看法和他的家国情怀。
凤凰网海南:翟老师,您好。中国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您觉得古诗词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翟培基: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之瑰宝,是我们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是一个重要的力量。这对我也有很大影响,通过学习、写作古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净化人的灵魂,开阔人的视野;学习古诗词,可以使人文明、文雅、灵秀,提升人的品格。
我在上大学以前,比较爱好文学,但我的专业并不是文学,只是对古诗词比其他的同学多学习了一点。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经济综合部门,也没有接触过古诗词,我写经济类的文章比较多,也出过书,但是对于诗词没有涉足过,因为我非常忙,没有时间顾及。
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比较欣赏豪放的、有家国情怀的、有百姓情怀的这三类古诗词。我觉得这三个方面比较突出,对我的性格以及做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凤凰网海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诗歌并且写诗?
翟培基:这个有点戏剧性。我的专业不是学文学的,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做经济方面的工作,没有从事过文化艺术创作,也没有搞文学诗词创作。
年我在四川成都考察时,由于路上时间长,我想,我来到海南都十几年了,海南很不错,风景优美,我应该写首诗来赞美他。我就在车上写了一首《海南》,一共八句。
回来之后就想,这是我写的第一首赞美海南的诗,我还没有见过有人写过这类诗,我得想办法让它发挥作用,刊登在报纸上。
我把这首诗送给当时的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和省长汪啸风,我觉得光送一首诗不行,就写了《精心经营城市环境,提高海口市的竞争能力》这篇文章,大概来字,我把诗和文章一块送给两位领导,我都没想到不到一个礼拜,两位省领导都做了批示,还把这篇文章批给了当时海口市委书记王富玉,叫他们好好研究海口的城市建设。
我就在想,第一首诗两个领导都批了,评价还不错,那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写。一开始主要写海南的诗,以后写诗的范围越来越大。
凤凰网海南:古今中外,谈谈您与诗歌的缘分,您最喜欢的诗人是谁?为什么喜欢?
翟培基:我比较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为什么喜欢呢?第一个是豪放派:李白、苏轼,第二个是家国情怀:辛弃疾,第三个是百姓情怀:杜甫。他们对我影响很大,所以你们看我的诗歌的时候,有豪迈,有家国情怀,贴近老百姓,都是正能量。
凤凰网海南:您写诗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翟培基:灵感来源于三点。第一是热爱,喜欢,美。只有你心灵美,看到的东西才是美的,这份美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和名胜古迹,热爱周围的一切,有了这个感情,才能够有灵感,有冲动,你觉得不错,美,但是触动不到心灵,不从心里发感慨、感叹就写不出来。
第二是思考。你的眼睛不可能都能看到所有东西,要凭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把你看到的东西进行深刻思考,宏阔的想象,跟各个方面都挂起钩来,和现实生活联想起来。
第三是知识面要宽。首先要懂哲学,全面、历史、辩证、立体地看问题,要有自己独到见解。既要看到过去又要看到现在,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其次,要懂美学。我不是学音乐、美术的,我在这方面是门外汉,但是,只要懂美学,看到事物觉得美丽,从心里喜欢它,就会欣赏,会有感悟。
再次,要具备一定的宗教方面的知识。学习宗教知识与信仰宗教是两码事,具备宗教知识并不等于信仰宗教,宗教是一种文化,把宗教视为迷信是不对的。写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会涉及到宗教,这不是迷信。
比如说佛教的核心真谛是“善”,普渡众生;道教最根本的是“真”,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儒教主要是“仁和”,这哪是迷信?
凤凰网海南:在什么机缘巧合下您参加我们“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的征稿活动?
翟培基:我写第一首诗的时候已经60岁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诗歌,与文学界、艺术界、作协等基本没有交往,他们的活动我也没有参加过。
但是因为我经常发表一些东西,他们看到我写的东西,就邀请我参加。我觉得这是好事,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活动非常有意义,又是宣传海南,而我有这方面的爱好和作品,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写了很多诗歌,出版的就接近篇,写海南的大概有18首诗,选了《海南赋》《南海三沙赋》《红树林赋》《博鳌》《三亚南山寺海上观音》5篇作品参加诗歌节征稿活动。(《南海三沙赋》属于《海南赋》的内嵌篇)
凤凰网海南:您觉得“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有什么意义?
翟培基:我觉得经济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取决于经济基础,但是反过来对经济基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对推动整个中国的文明进步、推进经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就是输出文化,所以说这个活动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包括对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凤凰网海南:您撰诗百篇,遍及全国34个省市,对您来说旅行有什么意义?您在旅行当中最难忘的人和事有哪些?
翟培基:我的旅游活动主要是退休后进行的,旅游成为一种产业也就20多年的时间,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我们去旅游看到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江大河、风景、寺庙、名胜古迹,它代表着我们国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这个文化应该是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只是单纯玩玩,应该说文化是现代旅游业的灵魂。
我曾经去看乐山大佛,也就两三个小时上去下来转一圈,但我看一些资料,那里面的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乐山大佛是唐玄宗那个时候开始修建,高73米,历时90年。开始刻建主要靠海通禅师到处化缘,其中有个地方贪官向他索贿,海通禅师自剜其目,吓得这个贪官再也不敢索贿了。
海通之后有几任地方官,用自己的年薪来刻大佛,这个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弘扬佛教文化,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感人的。
凤凰网海南:8年2月9日您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而作“海南赋”,而今十年已过,您见证了海南飞速发展的十年,请您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谈谈您的感受?
翟培基:这十年应该说海南变化还是不小的,比较重要的是,一个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一个是自贸区的建设,这是对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事情。
再就是海南这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的变化很大。我以前看到一些乡镇,马路两边都是西瓜皮,现在,农村也干干净净了。不仅是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也不错了。
不仅有硬件,也有文化内涵了。这十年文化设施也完善了很多,博物馆、图书馆也增加了很多,所以说海南是“文化沙漠”这句话我是不认同的。
凤凰网海南: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化、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潮流趋势,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您觉得这对诗歌有什么样的影响?
翟培基:互联网对诗歌的冲击影响应该是正面的,我自己体会非常深刻,古代交通通信十分落后,诗人到哪个地方去只能看一个地方的景色,现在出行都有飞机、高铁、高速公路、高空缆车,去哪里都快捷方便。特别是有了网络,很多东西都能查到,很多景点你只能看表象,很多内涵、背后的故事大多看不到、听不到,但在网络上都能查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整体而不是一部分,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充分,而且可以写得很深很准。
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对写诗创造了更好、更充分、更便利的条件。
凤凰网海南:如何推动中国古诗词的发展,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翟培基:这个问题很重要,而且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古典诗词那么好,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学,也没有多少人写?固然有人不勤快,但也暴露出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弱点。古典诗词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是它有它的难点和弱点,所以就是不可持续。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写呢?这就说明古典诗词有难点有弱点,它对格律要求太严格,这个格律给写诗定下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定,固定得很死,按照这个格律要求去写是很难写的,也很难写好的。所以说古诗词要创新,要发展,要与时俱进。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创造力靠诗人的智慧和勤奋。一个人能背出很多诗词,但不一定能创造。有创造力的诗人也不一定是背诗最多的人,你对格律研究得很深,但不一定能创造、创新,还有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记忆力和智慧也不是一码事。智慧就是创造力,记忆力强的人不一定能创造。
其实,诗词的格律是南北朝以后才有的,我觉得诗词主要讲“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至于平仄,没有太大意义。创造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和思考。
凤凰网海南:“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也是我们“海南四季”嘉年华主题活动之一,您对这个活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翟培基:第一,要广泛参与。要动员大家一起,尽量采取更多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都参加进来,让更多人能知道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
第二,要百花齐放,要包容。鼓励各种各样的,要注意那些有创造性的东西,只有百花齐放,具有包容性,才能在里面挑选出一些有创造性的东西。
第三,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除了凤凰网之外,还应该加入其他网站、电视台等,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能够形成一种合力。
据了解,“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节作为“海南四季”嘉年华主题活动之一,首届清澜国际诗歌大赛也是此次诗歌节的一大亮点。清澜国际诗歌节以相约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为契机,国际诗人、两岸三地重要作家相聚海南,吸引国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