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是西宁解放纪念日,我们一起走进青海西宁解放路,听听西宁解放路上的故事。
西宁解放路路牌
解放路街景
西宁的解放路,虽然地处西宁市的中心,但是一条闹中取静的僻静老街。新中国成立前,这条街上因为有老西宁的城隍庙而被人们称为隍庙街。年9月5日西宁解放后,它成了省政府的后街,省广播电台、物资局、粮食局、图书馆等单位陆续在这条街上建立起来,隍庙街也改名为解放路。
九十年代的西宁解放路(照片由西宁档案馆提供)
古老的城隍庙前晨练的老人
在解放路长大的张明亮师傅,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情景,历历在目,他说,解放前的西宁没有电、也没有水,家家都是点油灯。那时候每天一大早,老辈人都要挑着两个木桶,到北门坡去打泉水。这条路上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尘土,一下雨,出门就更难了。
五十年代的西宁解放路(照片由西宁档案馆提供)
西宁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南北朝时期,已经是丝路上重要的商业驿站。年,解放路曾出土过76枚古波斯的银币,印证了这里曾经出现过的贸易盛景。
五十年代解放路出土的古波斯银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宁的变化日新月异。年,张明亮师傅成了解放路的路灯管理员,从那时起,他眼中的西宁,每一天都在改变……
工作中的张明亮
张师傅说,这几十年,光是解放路,就不知道大修过多少次了,地下铺设了供水、排水、光缆、天然气管道,道路拓宽了,人行道砖也更换了。再设置各种景观,仅路灯,就换了四次,整个都是环保灯,晚上一照,亮堂堂、新崭崭的……不光是解放路,整个西宁,每一条老街、每一条小巷都按照亮化、美化、绿化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改造后的西宁街道
保留在解放路中央的古树
张师傅所说的“亮化、美化、绿化”是西宁市打造城市“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绿色幸福坐标之一。这些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地处三江之源的青海,生态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对青海的发展寄予厚望。为了让东流的每一滴水都保持清澈,青海将自己的发展牢牢定位在生态上。牧民从“三江源”核心区搬离,农民走高原生态种养殖之路,工业实现生态循环……植草、栽树、种花,改变了戈壁荒漠,也让西宁南北两边连绵不绝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翠绿的西宁南北两山(图片由老汉天团新媒体联盟提供)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杜清华表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建设与修复,现在的西宁南北山已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了森林景观。年均降水量由上世纪80年代毫米增加到现在的毫米,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创造了我国干旱地区大规模绿化成果的奇迹。
相得益彰的湿地公园和新建城市群(图片由老汉天团新媒体联盟提供)
来自西宁市生态环境局的一组数字显示:年1—4月,西宁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8%,西宁的蓝天不断刷新着新纪录。年,万株鲜花盛开在花街、花桥、花坛、花带、花墙、花箱之中,把缕缕馨香揉进人们的幸福生活中。“河湖清”建设行动也在大力推进,延伸在西宁城市中的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万平方米的景观大水面和湖、渠、库、湿地化身为熠熠生辉城市绿色“明珠”,让西宁大地更加迷人。
湿地让西宁大地更加迷人(图片由老汉天团新媒体联盟提供)
杜清华说,西宁的老河道全都改建成了景观湿地公园,变成了城市的绿肺;汽车、住宅全部使用天然气、电等绿色能源;在城市的改建中,还融入了更先进的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的理念,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地区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生态经济的效应正在显现。
“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西宁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荣誉,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与解放路相邻的北门坡城门楼
随着丝路文化的发掘,如今西宁解放路的功能被定位为休闲老街,老街里的古树、古建筑与周边景观自然协调,让人赏心悦目。
城隍庙里留存至今的百年古树
张明亮说,城市改造过程中没伤一棵树,还修了不少花园,街上任何一个角落没有一点垃圾,来旅游的人都很吃惊,说刷新了对青海的认识。他听着就很骄傲,不由得就挺起胸脯。
张明亮在解放路路口
今年三月,张师傅在西宁海湖新区的湟水河湿地公园旁边买了一套新房。每到一个地方看看路灯已经成为张师傅的习惯,他说,海湖新区的路灯更漂亮,现代又环保,不但有太阳能的,几乎所有的电线杆上都喷印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