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抵达山顶的“百岁台”。这是一座木制长亭建筑,说是木亭,是指的上部建筑,下部乃是青石筑造,凭空架起,白玉栏杆簇着四根朱柱,人字顶上铺着青瓦,很是简朴。一幅楹联非常醒目:“直上有如香吐兽,横围还似带垂虹”,乃是元朝大诗人、当朝被贬副宰相(参知政事)王仕熙“崖州八景”中妙句,他被流放三亚五年,最先将“八景”文化带入崖州,成为刻写在崖州大地上最早的“清明上河图”。
亭顶嵌有个各种书体的“寿”字,令我大开眼界,近前一一仔细拜读,真个是飞龙舞凤,金钩铁划,腾猨过树,逸虬得水,不由驻足临空描摹,竟是十分得意,不由抛弃了疲倦,逐渐兴奋起来。
正对“百岁台”的山体下面有一石洞,洞中供奉一尊坐,背景是火焰祥云,细细观看,乃是一尊“长寿佛”结跏跌坐在汉白玉莲花座上,这““长寿佛”乃是“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的略称,亦简称为“无量寿智如来”。敬视片刻,内心顿时虔诚满满。
沿着另一条“百岁道”下山,沿途山壁、岩石上,镌刻有各种书体的寿字,奇闻异字组成的福寿印章和百寿图等。边走边想,这长寿谷真是个吉祥福泽之地,不管进谷能否增福添寿抑或返老还童,但这些书法的石刻确实让我收获不小,赞叹不已。
下山径中,还看到了一个“寿比三松”树,这棵龙血树有着六千三百年历史,是寿中之星,不知什么时代被雷劈成三株,也是“寿比三松”名字的出处,意喻肉胎凡体的老人能够年逾过百,身体健康。原来,我一直以为“寿比南山不老松”指的是松树,至此方晓居然是指龙血树。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啊。
渐近谷底,林中有一亭尖隐隐出现,椰绿瓦青,串出朵朵绯红。飞檐高翘似在风中摇动,树叶的微动,把拱边扶摇成一个大大的花瓣。
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四角木凉亭,檐边很宽,描着红蓝绿纹饰。四柱撑起,内有四条板坐。额上黑底金字牌匾“长寿亭”分外醒目,掩映在郁郁葱葱万树丛中。
楹联是“拈花微笑人如佛;戴笠行吟自谓仙”,乃是清代书画家梁同书的句子。此人在当时很有名气,记载中说他“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
长寿亭中休息片刻,继续前行,遇到了“过江龙”,据说它已有百岁寿龄,那是一条似龙腾般的长藤,正穿梢越枝,向林深处盘卷而去。
又逢一木制凉亭,样式与“长寿亭”无二,但额上匾额为“增寿亭”,双侧对联为“身如西方无量佛;寿比南山不老松”,皆是启功所题。驻足端详半天
继续下行,不远便是“无量寿佛”。乃是是一处用巨石垒砌的石窟,巨石上方的石面上镌刻有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无量寿佛”四个大字。洞窟内有一尊1.8米高的铜制“无量寿佛”,据说,“无量寿佛”便是观世音的法身。走近瞻观,头似老寿星,表情静雅慈祥。上身袒露,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手中托有宝瓶。
再行,便到长寿谷的出口了,此番一游,使我收获颇丰,南山寺非常注重生态和谐,文化熏陶,既令人在游历山水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激励人们追求更进步的价值取向。这是南山人对“大教育”的诠释,突出特点,将传统文化精髓展现于各风景点,让游人每走一处,都享受一道不同的精神大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