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是什么?答案是白马寺。这座寺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在中国以及东南亚佛教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你是否知道,“寺”和“庙”其实有很大区别?作为炎黄子孙,你一定要了解“寺”为何会被叫为“寺”,而“庙”又为何会是“庙”。

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

“寺”是什么?“寺”为何叫“寺”?

首先,“寺”最开始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寺”专门指代皇帝的行政机构,《汉书》中对“寺”的定义为:

“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这说明至少从汉代开始,“寺”就已经被赋予了专门的意思。像“大理寺”、“鸿胪寺”等,这些都是官员办公的场所,也自然有被称为“寺”的资格。

大理寺复原照片

佛教在汉代时期传入中国后,皇帝将前来传播佛教的国外使者安排到鸿胪寺进行招待,毕竟当时鸿胪寺的主要职责就是招待国外贵宾。但是让国外使者一直生活在鸿胪寺也不像话,因此皇帝特设了一个“寺”,即“佛寺”。来到中国的出家人都能够在里面居住、修行,而这座“佛寺”也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白马寺”。

白马寺意义重大

因为当时百姓中信佛的人很多,白马寺逐渐变成了一个社会教学机构,其中的出家人负责翻译经典,给人们讲解佛经和指导修行。

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只要想要学佛或者修行,都可以来白马寺。而那些佛学以外的知识,则由礼部牵头主办。也就是说,“寺”虽然与佛教有一定关系,但在以前并不是佛教圣地及修行地的专称。

“寺”以前不专指佛教圣地及修行地

一直到唐朝,“寺”也时常被单独提及,除了指代官吏们的办公所在,“寺”还逐渐被用来指代宦官的办公所在。在古代“寺”通“侍”,那时候的宦官也有“寺人”一称,他们工作的地方自然就叫“寺”了。

同时,“寺”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指代官员、宦官的任职之所以及佛教修行地,也衍生出了其他的含义。

宦官官吏工作的地方是为“寺”

比如说“寺”还可以解释为“祠堂”或“其他宗教(不一定丝佛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汾水》中就提到:

“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迳石洞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

“庙”是什么?“庙”为何叫“庙”?

而“庙”和“寺”一样,最早也不是佛教修行地的专称。相比于“寺”来说,“庙”的历史要更加悠久一些。

“庙”也不是佛教修行地的专称

从《礼祀·祭法》来看,最开始“庙”主要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天子至士,皆有宗庙。”但在汉朝以后,“庙”不光可以用于祭祀祖先,也被拿出来祭祀一些“神灵”。总结来说,“庙”里住着的不是鬼就是神。古人迷信,他们坚持认为一定要好好供奉鬼神,这样才能保自身平安。

和“寺”一样,“庙”后来也衍生出了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它可以指代“古代宗庙的前殿”——

元朝的脱脱所撰的《宋史·礼志九》中说:

“宋祁言:‘周制有庙有寝,以象人君前有朝,后有寝也。庙藏木主,寝藏衣冠。’”

太庙照片

除此以外,“庙”还可以作为朝廷的代称,在文言文盛行的时代,其也作为名词的“木主,神主牌位”以及动词状态的“立庙”、“祭祖;祭祀”解释。

另有部分书志,像《礼记·杂记上》,还会将“庙”拿来指代停放灵柩的房屋——

“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

而“庙”会与佛教扯上关系,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一些神灵进行了相互融合。

百姓家宗祠也算是“庙”

举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广为流传的一尊佛,但同时他也是阐教中的“慈航道人”。久而久之,“庙”也就与佛教联系在了一起。

“寺”“庙”合称

至于“寺庙”,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和庙的通称。人们认为“寺庙”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必须要非常尊敬才行,作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方,只有足够尊敬才不会招来灾祸。一些名人的祠堂也会被小众称为寺庙,所以在各种佛寺、宗祠旅游区游玩的时候,游客都会尽可能保持安静,一些讲究的游客还是上香磕头。

寺庙美照

而通过研究中国历代的寺庙(佛寺),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变迁历程。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寺庙建筑布局大多沿袭印度的形式,后来在不断发展中融入了我国固有的民族风格。国内的绝大多数寺庙在修建时,都选用了大量考究的木材,并且主要设于平地或山中。

山中的寺庙

后来人们对寺庙进行命名和分类,寺庙的位置、寺庙的年号、寺庙的创设者、寺庙的住寺者以及宗派,均可以作为命名分类依据。例如以寺庙年号命名的,有正始寺等,而以创设者分类,则可以归类为官寺以及私寺。

当然了,我国倒也不是所有的寺庙均为木材主建,在台湾省的三芝乡横山上,就有一座贝壳珊瑚庙,这座庙宇名叫富福顶山寺,由上百种珊瑚和六万多种贝壳堆砌而成,历时两年时间才顺利修建出来。因为风格精致秀丽,也吸引了很多前去台湾省游玩的游客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