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
地处北纬18度的三亚,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度假天堂。进入新时代,这个科创高地正闪耀在聚光灯下。从旅游城市过渡到旅游科创并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三亚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鹿城发展的澎湃动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三亚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对标“三亚要当好转型发展的示范,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南繁育种、深海科技为重点,统筹推动空天、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着力打造南繁深海科创标杆,加快跻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
全面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改革创新,三亚新旧动能转换成绩斐然:
房地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年的64.4%下降至年的48.1%,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加值年均增长4.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年的11家增长至年的家,增幅排在全国同类城市和全省前列。
做好种子文章聚力发展种业科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45%至50%。三亚作为我国的育种圣地,每年吸引余名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于此开展育种、制种。
勇担使命,三亚把发展种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快速聚集余家涉农企业着力打通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为一体的南繁全产业链,全力推进“南繁硅谷”建设,赋能打赢种业翻身仗。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内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陈心怡正聚精会神地进行作物核酸分析、蛋白组学、光合检测及生理分析、表型鉴定及品质分析等工作。此刻,多台(套)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分列在各个实验室,助力科研人员开展集群协同科研。
“实验室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搭建公共开放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实验室已组建20个院士创新团队,形成“顶尖学科带头人+固定科研人员+博士后和博士生”结构的科研团队;“揭榜挂帅”项目池签约启动76个种业“卡脖子”重大联合攻关项目,今年又与种业企业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积极打造产学研协同发展链条。
聚力种业科技协同创新,崖州湾实验室佳音频传。首篇SCI论文已在MolecularPlant正式上线,成立不到一年就已有6篇研究论文在NatureCommunications、NationalScienceReview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随着三亚种业科技投入的持续加大,更多的喜讯从希望的田野传来——
崖州田洋里实施的“海南双季稻亩产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现双季稻亩产公斤的攻关目标;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大豆南繁育种试验亩产超斤;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梨新品种“丹霞红”品种权以万元成交额创造国内梨品种权交易最高额;近年三亚共育成多个水稻和玉米品种,年通过审定及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共计个。
德国科沃施(KWS)在科技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标志着首家外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正式入驻三亚;国家种业产业链“链长企业”——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将总部迁至科技城并开展实体化运营;先正达中国作物营养板块中化化肥将在科技城落地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及进出口肥料贸易中心;舜丰生物、华大基因、隆平生物等入驻科技城的龙头企业,在全国率先探索基于热带特色作物遗传改良、分子检测等CRO服务;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一批“国字号”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进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加快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挂牌,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交付使用;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一期亩基础设施建成;崖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国家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打造。
一项项种业科技成果接续取得,一批批国内外种业巨头抢滩入驻,一个个“南繁硅谷”重大科研平台陆续建成,三亚正在成为中国种业行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进军深蓝产业大力发展深海科技
我国超过0米深度的海域主要位于南海,三亚距离0米水深海域仅公里,距离米水深海域仅公里,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天然场所。三亚捧着“金饭碗”找到好路子:向深海进军,构建深海技术体系,发展“深蓝”特色产业!
一度寂静的崖州湾畔如今热闹起来了。在这里,“奋斗者”号成功坐底米深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顺利返航;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深海立体观测与信息服务团队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观测网;开展载人潜水器载人舱设计、制造、测试和评估,填补国内民用载人潜水器空白……
“立足海洋强省建设目标,我们重点布局‘一城、一港’,即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快速汇集资源,努力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构建深海技术体系;放大集聚效应,着力构建深海科学研究、装备研发和应用平台,加快发展‘深蓝’特色产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深海科技创新,首要是掌握关键技术。三亚放大“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技术溢出效应,培育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立足三亚在探秘深海/深渊一往无前,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专项瞄准“十四五”以及未来10年至20年的需求,力争将产生不少于50项深海科技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深海装备国产化进程。
深海科技创新,重在人才支撑。中国船舶集团、中科院深海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15家科研院所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陆续进驻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体系、南海海洋技术与装备综合试验场、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等系列科研平台为众多研究人员提供科研助力。
深海科技创新,关键是“产学研用”一体化。家海洋类企业汇聚崖州,三亚积极探索推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深海科技产业生态培育,加速产业导入。
“三亚着力打造南繁深海科创标杆,南繁、深海等重大科研平台和产业项目加快集聚落地,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等领域形成一批战略性成果,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推动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推动深海科技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三亚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星成功发射升空,将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林、海洋环境监测、渔业信息服务等多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实现“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
“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有关负责人透露,产业园积极培育空天信息、遥感信息、卫星测控等航天科技产业,着力推动以卫星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三亚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已引进和孵化多家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多件。
当视野从空天转向陆地,三亚生物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我们聚焦互联网文娱、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三个领域’精准发力,京东众创、东华博育云、有爱互娱、通联支付等一批企业相继入驻,围绕互联网文娱、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科技为重点的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加速建设,年园区孵化、培育企业近家,为年的6倍。”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城已引进康码生物、安达生物等10余家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领军企业,三亚正积极探索基于深海生命和实验动物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机会,以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等关键平台为支撑,推动科教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要素聚集,构建实验动物、生物医学和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
从沃壤到深蓝再到苍穹,三亚全面布局陆海空“未来产业”,出台《三亚市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完善“3+N+1”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以优惠政策汇聚高端资源,以科技研发确立产业核心优势,以应用需求牵引上下游产业延伸,以产业园引领产业集聚,以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衍生,加快推动三亚南繁、深海、数字、空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三亚正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于大海之下、苍穹之间镌刻属于鹿城的印记。
(本报三亚10月11日电)
它说
大国“重器”三亚奋斗史
——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自述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
近乎椭圆形的身体,圆鼓鼓的,让我看起来憨憨的。可别小瞧我,我可是战功赫赫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大家都叫我“大国重器”呢!
我的家位于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科学家朋友,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探索了很多的深海奥秘,还成功坐底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直接冲入了世界顶尖水平,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水下一万米以上的深海,水压是海洋表面的1倍。我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压强没有变形破裂,还保持帅帅的身姿,这可要归功于中国制造的优秀。我的身体可是由中国研制的新型钛合金做成,它具有极高的硬度和抗压性,当然,我的身体里还有好多国产化的重磅技术。
如今我的美名——“奋斗者号”早已远扬,但大家可别忘了我的兄弟们。我是“老三”,先给大家介绍我的“二哥”——基本实现国产化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它在高海况、复杂海底地质环境以及高频次、高强度的考验下,在西南印度洋等多个海域顺利完成多个航次。科学家们乘坐它下潜,成功进行我国首次载人深潜考古,开启中国深水考古新时代;取得一批重要科考成果,首次圈定了海马冷泉区的精确范围、在南海圈定了多处冷水珊瑚林的发育区、在马里亚纳弧前区首次发现大规模碳酸盐岩山脉。
点赞了我的“二哥”,再来看看我的“大哥”——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彼时它的成功下潜,使得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深潜技术的国家。
虽然中国在潜水器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因为中国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所以才能不断地攻克一个个核心技术,从而使得中国迈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深海载人潜水器一代比一代研发时间短、实用性更强,简单来说,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奋斗可是我最亮眼的底色,我可是给自己定了好多目标呢,从三亚大本营出发,向着深海进军,哈哈,等着我带来更多深海的好消息吧!
(海南日报三亚10月11日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