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之间感受环境治理的成果,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中体验乡村振兴的硕果……

如今,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三亚深度挖掘热带资源和海洋优势,全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一幅生态美、田园美、生活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三亚市崖州区南山村村民家干净漂亮的庭院。资料图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三亚市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扛起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全力做好巩固、衔接工作,分类摸底,统筹谋划,确保脱贫不返贫,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衔接。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局班子成员,理顺组织架构,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转型。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推动实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村乡村振兴、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等三项任务,进一步建立扶贫资产稳定运营和持续收益长效机制,力促助贫增收向惠农增收转变。

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据介绍,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个自然村,受益28万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5%。

突出特色,筑牢产业兴旺之基。年三亚市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万元,其中用于产业资金.19万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9个,占比64.24%。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筑牢产业兴旺之基。

番茄、草莓、瓜菜都“种”在水里,在三亚大茅共享农庄现代农业生态园,瓜果蔬菜均为无土栽培,采取水温调控等技术在大棚种植,不同于“头顶烈日、脚踩泥巴”传统劳作方式,通过掌握现代种植技术,传统农民也变身为技术农民。

同时,大茅共享农庄以“企业带动、土地入股、村民参与”方式,开发乡村健身休闲农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大茅村越来越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了。

整治环境,刷新乡村“颜值”。走进三亚市崖州区南山村,鸟语花香,满树桃红,一栋栋色彩简约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

现在的南山村景美如画,可是过去的南山村环境差,土路泥泞不好走,“脏乱差”是村子的一个痛点。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南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57亿元,通过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增设公共文体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村民的清洁卫生文明意识也普遍提高,干净整洁的楼房庭院比比皆是。

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美丽乡村,也同样用双手铺就一条致富之路。家家户户庭院的花卉、盆栽、树木令人目不暇接,驻足流连。博兰、龙血树等盆景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盆景艺术点缀着南山村的名片,实现村民经济增收“造血”功能。

盆景出售、冬季瓜菜、房屋租赁、周边务工等,南山村由年人均年收入不足元,达到年的元。

负责人“问诊”:如何抵御市场风险,拓宽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亚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之年。三亚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绝对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目标,做好过渡期内各项衔接工作。当然,新的征程也会有新的困惑。

“各行业部门陆续出台了新的政策,部分脱贫户对新政策了解不到位,理解存在盲区,政策宣传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三亚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产业方面,三亚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提到,目前三亚产业帮扶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经济总量不大,引领、带动作用不强。”三亚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到,如何拓宽村集体的收入渠道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部分脱贫户受到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限制,对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的领会程度有限,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脱贫劳动力技能的培养还需巩固提升。

专家“把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经营管理者能力

刘合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脱贫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最难应对的是市场风险。要防御市场风险,必须采取三大措施。

第一要采取多元化策略。多元化是应对市场风险的有效对策。三亚发展集体经济要采取多元化策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拓宽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首先是用好第一产业资源,发展体现各村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优质农产品;其次是用好农产品,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分享价值链增加值;再次是结合村庄资源特色发展休闲文旅等第三产业,通过满足城镇居民休闲文旅养老等需要,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如可以借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经验,弘扬民俗风情,发展农家乐,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典型。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既是富裕农民的机制也是分担风险、控制风险的机制。注重多元主体的诉求与需求,让各主体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在建设产业项目、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要采取促进合作、增加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制等机制,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渠道,稳定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把有能力的企业家和人才吸引进来,借力发展,借力把控产业发展进程,有效管控产业发展风险和化解市场风险。如重庆市秀山自治县,集“旅+农+养”一体化发展样板,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将山银花、白茶、油茶、高山蔬菜、蜂蜜、贡米逐步发展成为地标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可持续、前景好、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做强市场、做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三要提升经营管理者能力和素质。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控制产业发展风险的能动主体。规避市场风险,发展集体经济,归根到底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要通过培训、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提升本土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拓宽视野,大力引进乡村振兴人才和乡村产业发展人才,为乡村选派得力的村支书、村干部,为乡村产业发展聘用能干的总经理。如山东烟台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专题研修班,全面提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水平,兴旺各村产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