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txbyjgh.com/

向南山寺方向行进中,所看到的景点大都在右侧,而离南海观音苑不远的左侧,我看到了两个景点,第一个景点坐落在波涛万顷的南海边上,先看到一棵古老的酸豆树,景观石上刻着:“旷古奇树酸豆王,辛巳年重阳立。”还有一首五言诗“树龄五百年,雷击仍等闲。历经风和雨,英姿留人间。辛巳年重阳谢尔书於南山”。遍查资料,究不知这谢尔乃是古人还是今人,更不晓这辛巳年是年,还是年,亦或是年或者更早。

从这棵古老的酸豆树再前行约百米,就是“三摩地”景区了。这个景区不大,估计是南山寺最小的景点了。园中植被繁茂,绿色植被像一把把巨伞遮盖着整个园林。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许多物种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它们却大不相同。棕榈树就是这样的一种植物,看起来极像椰子,使我们这些北方人很难区分,但它高大内敛,确实没有椰树的功能。“三摩”是梵文的音译,又称为三昧。中文译为“等持、正定”的意思,即远离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心专止于一境之意,称为心一境性。入三摩地就是入定。三摩地的境界,是超越意识的。因缘佛法。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底。“三摩地”便是因此而建,在一片东南国家寺院背景前,塑造了佛教四位著名高僧塑像,让其禅定于青山绿水之间,与信众、游人共修三摩地。除此之外,就是鹅卵石小径,成片的棕榈林与椰林了。对了,还有一块棕榈树下的竖石,红字刻着“三摩地”三个行书大字。不远处,还有一个介绍“三摩地”的牌子。树下,跌坐着四位僧人,第一位是摄摩腾尊者,中天竺(古印度)人,相传是最早将佛法输入中国、且首度翻译佛经之印度僧人,精通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以经常到各地周游传播佛教文化为己任。

  

第二位是妙峰祖师,俗姓续氏,名福登,山西平阳人,年十二出家,为三大名山修铜殿,为山西修大塔寺等十余处丛林。万历四十年端坐而逝,寿七十三。

第三位是竺法澜尊者,中天竺(古印度)人,为天竺学者之师,于汉孝明帝永平十年与大月氏僧迦叶摩腾结伴前来中国,居于洛阳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经》。第四位是清凉国师,华严宗第四祖。俗姓夏侯,讳澄观,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年十一出家,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开成三年,坐逝。寿百二十岁。藏克家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对于这些虔诚圣僧最好的评价,他们虽然已经仙逝,但他们生前所种福田,惠泽了无数众生,人们才重造塑像,永远纪念。

从三摩地前行约30米,就是“梵钟苑”景区了,门口甚为简单,两个小石狮子后面,两座两米来高的石钟座,撑起两根红色铁筋,横一根类似战国时期睡弓型图案,中间吊一古钟。图案正中额上,嵌着“梵钟苑”三个金字。

“梵钟苑”占地面积平方米。这里存放着南山佛教文化苑从江苏、江西、浙江民间陆续收集的39口明、清时代的古钟,成就了中外古钟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大师们还嫌不够,又仿制了3口更为巨大的唐钟,分别浇铸“和平”、“报恩”、“祈愿”的祥词吉语,以完成观音“42大愿”之说,意在彰显中华大一统的鱼水谐和。梵钟苑总体布局,用“圆”和“方”组成两个连续的空间,第一个层次用钢架悬吊古钟,围合成圆的院落,中心为古树,这一空间可视为“神”的空间,用以观赏。第二个层次用牌坊悬吊三口敬祷的仿唐钟,围合成“方”的院落,中心为荷花池,这一个空间可视为“人”的空间,让游人在此享受撞钟之乐。恢宏、吉祥的钟声,似潮音花雨,传遍四方。39口明清古钟,最早铸造于明朝崇祯三年庚午旦,即公元年,至今已年。另有一口铸造于明朝崇祯五年季冬月吉旦,即公元年冬季,至今已年。另外37口古钟,分别为铸造于清朝顺治年间(年)1口,康熙年间(年)6口,雍正年间(年)2口,乾隆年间(年)13口,嘉庆年间(年)9口,道光年间(年)1口,同治年间(年)1口,光绪年间(年)3口,还有1口铸造于民国年间(年)。如今,39口古钟,牢牢吊挂在敦实钢铁支架上,三面列队成“∏”形,散落广场,再一次站成39座千年的等待,它们从历史的深处长鸣着走来,从明朝锈蚀斑斑的禅院中蹒跚走来,从清代披枷带锁的寺庙中走来,有的是撞响释学禅宗的黄钟大吕,有的是警醒道观日月的传世宝器。它们,原本散落在全国民间的城郭乡野,最后以观光旅游的形式发掘出来,跋山涉水汇聚到南海之滨,由最具慧根的大师们命名,赐姓为“梵”,褫夺了其本姓原名,赐予了无限佛性保存起来。这些古钟历经沧桑,躲过了明清以来几百年的战火,年的大炼钢铁,真是一个奇迹。能够供奉在南山梵钟苑,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在中国,钟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中华民族的“钟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新石器时代,便有陶制的钟;夏禹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钟;商代,钟有了不同的形制。“钟鸣鼎食”象征着诸侯的地位和权力,尤其在国家强盛之时,便将丰功伟业镌刻铭文于大钟之上,显功彰德,昭告万代,因而有“盛世铸钟”的说法;民间铸钟多为纪念大事件或祈求神灵护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在印度,最早在佛陀的僧团中,“钟”便是佛门里重要的法器之一,具有多种功能及用途。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在中国原有古钟的基础上,便诞生了法器类佛钟,佛钟采用了横截面为正圆的形制,使钟声更加悠扬、绵长,以满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恩报恩”的禅性需要。

  唐代以后,佛教在中国古钟发展史上,有着十分明显的龙头作用,相继出现的道钟、报时钟、朝钟等,都采用了定型的佛钟造型。明清以后,钟的铸造技术达到了最高阶段,明朝永乐大钟,是佛钟乃至中国古钟的杰出代表。古往今来,中国钟已发展为响器类、乐器类、礼器类、法器类、工艺类、戒器类等6大类钟铃。

古代文献《白虎通.五行》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意思是讲,钟是聚集在地下的阳气。敲钟就是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悠扬的钟声,是阳气跃动的象征。佛家撞钟,旨在提醒人们,要以精进用功的击槌,破除自己的各种烦恼,同时,生发深切的慈悲愿心,让这份沉稳悠扬的钟声与愿力,通彻天地;为众生止息苦痛,增福延寿,为国家祈求昌盛;为世界祈求和平。“敬香”、“撞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在南山,撞钟作为一种喜庆的活动形式,深受八方宾客的喜爱。以虔诚之心,在南山寺敬香,表达感恩之心,到梵钟苑撞钟,祈盼合家幸福、心想事成,祈盼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古钟是历史,但历史不可重复,所以,古钟的湮没便是历史的湮没。古钟是文物,文物是不可真正复制的,每一个古钟身上斑斑锈迹,是时光留下的印痕。

  这时,一位灰衣僧人从身边经过,我双手合十打个问讯,他微笑着还礼。擦身而过的时候,他衣袂飘动,散发出一股淡淡檀香,让我瞬间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禅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