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秦汉唐宋元明清”,年历史中,无论哪个朝代似乎都少不了佛教的影子,某种角度看,佛教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进程;有古籍载,佛教自秦始皇时代就已传入中土,当然多认为是在汉代才出现,但不管怎么说,本属“外来”的佛教却在中土生根发芽,这也称得上奇迹了。再说今天,以敦煌佛窟、乐山大佛为代表的古迹犹在烁烁生辉,海南三亚一座高米的“巨型观音像”更是旷古烁今。
对佛教有研究、喜欢旅游的朋友或许知道,“三亚观音像”始建于20世纪末,当时耗资8个亿,施工长达6年才建成这座高达米的佛像(说是建筑似乎有点不恰当);当然,对于现代“百米大厦”,米似乎算不上什么,因此有不少朋友没什么感觉。对比一下,乐山大佛才71米高,且是凿山而建;“三亚观音像”可是一尊没有任何背靠,单独的塑像,米还要在海边平地竖起。
尽管有现代科技的加持,三亚“南海观音像”仍旧震撼人心。当然,对于信仰佛教的朋友更显神圣;其通体玉白,背靠大海,远观恰似南海托起,这也让“三亚观音”更显纯洁。尤其就近住宿,每天一醒来就能看到“南海观音”,真好似净化了心灵一样。强调一下,这只是如今的“美好”,但在过去,米高的巨大工程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且,这尊“南海观音”最初并不是为了供奉,而是以城市地标的形式出现。
前面说了,“三亚观音像”耗资8亿,用时6年才完工。这里再强调一下,其建设时间是20世纪,对于当时的海南一隅之地,“8亿”可不是小数目;况且当时也是三亚全力发展的紧张时刻,各处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挤出8个亿去建造一座“不实用”的塑像,当时就是劳民伤财,该事件甚至轰动全国,央媒也曾跟踪报道,一时间“铺张浪费”、“面子工程”等词汇不绝于耳。
说到这或有朋友站出来争论了“怎么就铺张浪费了,‘南海观音’可以推动旅游经济,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前来朝拜,这明明就是经济建设嘛。”乍一看,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其实没这么简单,甚至“弊大于利”。首先以“旅游经济”的角度去看,这尊“观音像”高达米,也就是说远在几公里外才能看清其全貌,想就近“收门票”几乎不可能;再有,还是前面“只可远观”的原因,佛信徒朝拜习惯进入庙宇,然后在塑像神明面前焚香祈祷,如今的巨型观音,“就近”反而看不到塑像的全貌,如此怎么朝拜?
之所以说“弊大于利”,不仅仅是旅游业的不实用,还有环保方面的破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临海地区的海洋生态本就脆弱,又在海边,甚至是深入海中建造如此巨大的一座塑像,其对当地的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最明显的表现,“三亚观音像”直接影响了海洋鱼类的迁徙和方向感,甚至导致整个鱼群的死亡,这还没说引起的连锁反应。
其次,耗时6年的建筑工程,其造成的建筑垃圾同样是个大问题,如此巨量的废料可不是“丢海里”这么简单的事;除了这些“可视污染”外,更可怕的还是其“潜在危险”,试想,米远比海航重要设施“灯塔”要高得多。后面的专业知识就不细讲了,实事求是的说,“三亚观音像”严重扰乱了海上交通;当然,其存在的弊端远不止这些,也正因如此,当时很多人批评“三亚观音像”是面子工程,直到今天仍有声音在质疑。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关于“三亚观音像”的批评之声小了许多。谁也没想到,不能“收门票”的三亚真的成了一座发达的旅游城市,“南海观音像”起到了非常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不收门票”反而吸引了更多人来到三亚,不光有佛教徒,全世界的游客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不远万里来瞻仰这座高达米的巨型建筑。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虽然没了“朝拜”的收入,但来到三亚的人多了,都需要吃住玩买,这反而促进了当地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否属于旅游业,整个三亚,甚至海南以及周边地区,各行业都活跃了起来。
今天来看,当年的8亿没有白费,其带来的经济效果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当然,这或许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具体表现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