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佛教自传到中土以来就一直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而佛教中最为百姓所熟知的便是南海观世音菩萨。“但愿人心如水月,何愁不得睹金容。”观音以大慈悲救苦救难,点化世人,正是这种精神牵引着中国佛教的发展,也把这份慈悲种入了中国人民的骨髓中。而今商业时代中,能把百姓对观音的崇敬转化为商机,不得不说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01
染上宗教气息的建筑总是显得神秘而伟大,让人情不自禁心生向往之意。在埃及,坐在金字塔的脚下,面向伟大,背靠永恒,沉默也似在海誓山盟;雅典的巴特农神庙气象庄严,仿佛一切罪恶都将在此得到审判。在中国,也有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让人感叹古人信仰的虔诚。在20世纪末,我国三亚也开始动工修建一座巨大的观音像,耗费8亿,用时达6年,最终建成了高达米的观音巨像。如果大家对这个数字还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乐山大佛71米的高度,更何况乐山大佛毕竟是凿山而建,南海观音却是在海边平地竖起,更加震撼人心。
▲三亚观音巨像三亚这尊观音像通体玉白,而没有一般佛教中金碧辉煌的感觉,因为它背靠大海,所以洁白的颜色仿佛融入了身后的长空,更似要洗涤净瞻仰它容颜的信徒心灵。四面环绕的海水也在观音像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纯净,仿佛整片海洋就是观音手中净瓶里的甘露,可以净化世间一切邪魔。如果是住在当地的佛教徒,每天醒来都能远远望见这座巨像,心中也会生起观音在护佑世人平安喜乐的感觉。
▲三亚海边风景02
这尊观音像虽然耀眼,但在当年修建之初可着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劳民伤财,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很难通过言语争辩清楚,只能以时间来验证。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这尊观音像在当时花了足足8亿人民币才建成,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时的8亿元不可与如今同日而语,更何况在那时候正是三亚地区大力发展的时候,处处都需要钱,所以这座“三亚观音”曾被斥责太奢侈,太铺张。
▲三亚观音巨像照片这也就牵扯出了第二个问题——实用性。不管是民众还是政府都不希望钱打水漂,所以用来建造的观音像必须至少物有所值。而这尊观音像不同于寺庙里的佛像,它的作用不是给信徒供奉用的,而是出于城市地标的考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只能是旅游收入。但在那个年代旅游业还没今天这么发达,而这座如此巨大的观音像,站在很远就能看到了,是否真的有人会买门票到观音脚下瞻仰也是未知。如果要说宗教目的,中国人虽然喜欢拜寺庙,但大多数只是习惯性地求神拜佛来求取心安,所以在宗教影响十分有限的中国耗费巨资修建一座宗教建筑民众是不会买账的。
▲观音巨像照片另有一个问题就是环保。首先临海地区的海洋生态本来就脆弱无比,要在海边修建这么巨大的一座观音像,可想而知会对脆弱的生态造成何等打击,可能会导致当地一些海洋鱼类的死亡和迁徙,引起进一步连锁反应。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是一个大问题,处理不好会对临海的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还有一种污染是视觉污染,这一点虽然不如之前的影响那么直接,但也是不能不考虑的。毕竟在海天相接的背景下突然多出一尊高大的玉像,这样的视觉冲击会对人的精神造成一定损害,虽然看似不致命,但也可能会由此引发交通事故等意外。
▲观音巨像远眺然而,世事就是如此的反转,当初饱受恶评“三亚观音”如今却大获认可,简直是应了那句网络语“真香”。随着观音像的完工,它也的确成为了当地的知名景点,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给当地人额外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出了极大贡献。观音的高大似乎也震惊了海外的游客,于是国外专程前往三亚观看这座雕像的游客和信徒也为数不少。原本以为没有多少人会买的门票竟然销售火爆,可以说观音像为当地带来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8亿的投资。
结语
然而,不论怎么说,三亚举行的观音巨像建造时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能取得如今的成功也不乏运气的成分,但无论真相如何其实都不重要,真正值得我们去思索的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发掘新商机的同时,一定要先思考好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
参考资料:
《礼观音大士二首和湘灵其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