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吃什么 http://m.39.net/pf/a_6413270.html
        

央广网三亚5月4日消息(记者蔡文娟)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百泰园区“深海重载作业装备研发中心”,记者见到26岁的毛竞航时,他正和团队伙伴们一起探讨如何将一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进行优化。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师,他目前主要负责深海锰结核采矿车的控制工作。

毛竞航在工作中(央广网记者蔡文娟摄)

崖州湾科技城点滴变化的见证者

年8月,当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毛竞航,跟随导师来到崖州湾科技城实习。“听说要到三亚实习,就感觉很兴奋,因为总听别人说这里的环境特别好,工作在这里会有种旅游的感觉。”

然而抵达之后,眼前实际的场景却让他有些“傻眼”。“当时这里比较‘荒凉’,只有三三两两几栋大楼,很多道路甚至连路灯都没有。”自那时起,毛竞航和团队伙伴就开始了上海——三亚轮流跑的工作状态,也成为崖州湾科技城点滴变化的见证者。

年6月,毕业后的毛竞航正式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留在三亚工作。谈及这个决定,毛竞航告诉记者,三亚崖州湾距离米水深海域仅公里,距离米水深海域仅公里,科考船可在当天往返,对于自己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一号”(央广网记者蔡文娟摄)

与同事一起实现深海技术的突破

采访过程中,毛竞航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团队的研发成果“开拓一号”。“这是一台针对深海锰结核(矿石)的采矿车,长5.6米、宽3米、高2.1米,重量8.7吨,锰结核(矿石的形状)类似土豆,附着在海底沉积物里面,这台设备就可以通过水利的方式将锰结核矿石吸到我们的集矿舱,它的深度和智能控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我们都叫它‘深海矿工’,是我们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聊起“开拓者一号”,毛竞航侃侃而谈,神情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毛竞航介绍团队研发成果“开拓一号”(央广网记者蔡文娟摄)

年8月,“开拓一号”搭载“向阳红03”号科考船,自三亚南山港出发,在海上航行海下试验9天时间,在我国南海西沙海域成功完成了米深海试验。

“开拓一号”进行海下试验(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与其他类型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不同,“开拓一号”不需要任何人工操控,就能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首次在米的深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智能自主行走,多次成功完成“s”“j”字样行走路线,进行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曲率曲线路径行走、小半径原地掉头等机动,显示采矿车出色的智能控制水平和突出的海底作业能力。“这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毛竞航说。

毛竞航回忆,那时团队30多人一起乘坐科考船出海,那是自己第一次在海上待这么久,“当‘开拓一号’深潜到米,并成功开展试验那一刻,我们在甲板上都兴奋地跳了起来,当时的心情真的太高兴了。”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合影(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愿为海洋强国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研上取得的成果让毛竞航充满干劲,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近几年来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更是让他对这里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从刚开始的少有人烟,到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都来这里工作,科技城开始有了活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竞航表示,这几年陆续建成了各类设施,大大方便了科研工作者工作、生活,很多共享的实验设施,比如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目前也在建设中,它将各种实验室综合在一起,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院可以很方便地在一个地方做各种不同的实验,也方便了科研工作者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毛竞航在同事的眼中认真而严谨、温和有礼,即使偶尔因为项目上的不同看法和同事展开争论、僵持不下时,他也会及时叫停,重新查找相关资料后再继续进行探讨。“我们大家都非常想把这个事情做好,都是为了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当我们有一些分歧的时候,总会第一反应认为自己的点子比较好,所以大家想要说服对方用自己的点子,就会有比较激烈的讨论。”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工程师翁启旺告诉记者。

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作为深海科研工作者,有责任肩负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担。对此,毛竞航表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家结合在一起,可能对整体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也能为我们的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年人的一份力量。”

    

栏目主编:顾万全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本文作者:央广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44.html